首页 新闻 展览 字画 篆刻 文集 画家  
 当前位置:首页-字画-作品详细信息

黄胄《库尔班大叔》


鼠标放在上图可以放大作品
  编    号:  99760708
  年    代:  1976年
  规    格:  103cm×68cm  
  材    质:  水墨立轴
  款    识:  一九七三年初夏于北京
  印    鉴:  黄胄
  作品状况:  水墨立轴
  专家评语:  
  鉴定证书:  炎黄艺术馆杨秀坤先生鉴定为精品
  关注指数:  2898
  委 托 人:  
本站收藏黄胄相关作品,共 11 件   【我要查看黄胄全部作品
  黄胄  
黄胄(1925.3-1997.4)。河北騠县人。著名中国画画家、收藏家,杰出的社会活动家。曾受命文化部,领导创造了中国画研究院,任副院长;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,全国政协委员、常务委员,炎黄艺术馆馆长。艺术道路上遵循“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”,长期深入生活,足迹遍布祖国边疆、海岛、高原、牧区,勤奋作画上万幅,人物、动物、山水、花鸟无所不精。尤擅画场面宏大、人物众多的主体性巨作,不少作品陈列于国家重要政务场合或以国礼赠送外国首脑。其作品屡次获国际奖,受到海内外人士的爱戴。代表作品有《打马球》、《洪荒风雪》、《草原八月》、《松鹰图》、《叼羊图》、《牧马图》等。晚年集中毕生精力筹建了民办公助的炎黄艺术馆。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和国际间艺术交流作出杰出贡献。出版有各种文本和不同形式的《黄冑作品集》三十余种,理论文集有《黄冑谈艺术》、《黄冑书画论》等。1943年夏拜著名画家赵望云先生为师。1944年随著名画家韩乐然在八百里秦川旅行写生。1946年心怀救国救民的使命感,赴河南黄泛区写生。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在西北军区做美朮工作。1950年创作《爹去打老蒋》参加全国美朮作品展览,受到美朮界的重视。木刻画《人畜两旺》获文化部奖。同年秋至1954年兼任西北师范学院美朮系创作课讲师。1952年《苹果花开的时候》参加展出并获奖。1953年《打马球》获全国青年画展一等奖。1955年春调到北京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任创作员。1957年《洪荒风雪》获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金质奖章。1958年《赶集》获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铜质奖。1959年调到军事博物馆任美朮创作员。1975年任轻工业部工艺美朮公司顾问。1976年11月至1977年2月为周总理纪念馆创作《鞠躬尽瘁为人民》。1978年夏,带病为国家领导人访问南斯拉夫创作国礼《松鹰图》。为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创作《百驴图》,作为国礼赠送裕仁天皇。1979年8月带病赴新疆作第五次访问、写生。1980年参加主持中国画研究院筹备工作,任中国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。先后为钓鱼台、中南海、人民大会堂等处作画二百余幅。1987年10月立项建炎黄艺朮馆,并担任筹备处主任。1988年12月为炎黄艺朮馆募集资金,建立了黄冑美朮基金会,并担任一届会长。1991年9月28日,炎黄艺朮馆正式成立,任炎黄艺朮馆馆长。先后任全国政协委员、常委,书画室主任,中国美朮家协会常务理事。1997年4月23日逝世。
  艺术特点:黄胄擅长中国人物画和动物画,尤以画新疆人物和驴著称。人物画善于运用速写的表现手法来抓住人物特征,线条流畅有力,风格奔放,生活气息浓郁。动物画除驴外,他还常画牛、马、骆驼、狗、鸡、猫等,造型准确生动。
  他的代表作有《洪荒风雪》、《载歌行》、《百驴图》、《牧马图》、《草原逐戏图》等。 黄胄一生创作勤奋,慷慨大度,流传作品广泛。各大博物馆、美术馆、以及许多收藏家爱好者有他的作品。北京荣宝斋早年就经营黄胄的作品,其6尺人物画一般价位在60元左右。到80年代,黄胄的作品开始大幅攀升,如1987年,他的《扇舞图》和《杂画册》在香港分别以2.1万元和3.74万元港币成交。90年代后,黄胄的作品频频在各拍卖会上出现。如1995年,他的《日夜想念毛主席》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15.4万人民币成交。1997年在鼎丰拍卖会上,他的大幅精品《广阔天地》以99万元人民币落槌,创下黄胄作品的市场最高价。 黄胄作品特点鲜明,艺术水平高,有群众基础,数量多,后市有升值的可能。
 
 喜悦
 黄胄,中国美术史上谁也绕不过去的坐标,以他全新的精神、意境与手法,将西方素描与中国笔墨相结合,开辟了中国水墨画的新时代。无疑,黄胄是新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开拓者,也是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。
 此件《人物》创作于1973年初夏,是作者1966-1972年被迫搁笔后的重拾画笔之作,整个画面无处不洋溢著作者徜徉艺术殿堂的喜悦之情。画面由骑驴的两个小女孩和一位维族老人构成,整体上的动态和局部的静态使画面具有一种质朴的韵律美。驴背上,扎头巾的姑娘牵着松松的缰绳,向左微微侧脸,似乎发现正有人把他们当作MODEL(模特),不由得面带羞涩;戴帽子的女孩似乎活泼一些,到处观望沿路景色,此时正被左后方某处吸引,正竭力向后看;维族老人满面笑容,迈着轻快的步伐跟在后面,右手扬起扶一下帽子,左手将一摞书抱在怀中,书上显眼的“红旗”二字一语双关,既实指《红旗》杂志,又暗指边疆人民一心向党的“红心”。黄胄瞬间捕捉动作与情感的艺术感悟在此件作品中得到完美展现。
 若论绘画线条的速度与韵律,近现代画坛,黄胄为翘楚。复线的运用,是黄胄作品的符号性语言,诚如此幅《人物》,维族老人的衣服线条,几乎都是以急速的复线条来描绘,给人以动感与力量之美。南朝谢赫在《古画品录》中提到了评画标准“六法论”,其中有“骨法用笔”一说,即不仅讲求线条的力度,同时也讲求线条简洁性。如果按此来判断,复线似乎是违背了这一原则,实则不然,仔细研究黄胄的作品会发现,在表现事物飞舞、奔跑、转动等动态时,作者才会用复笔;对于面部五官,则不用复笔。复笔的运用对整个画面产生强烈运动感,烘托热烈氛围,造成满壁风动的效果极有帮助。
 边疆题材是黄胄一生挚爱绘画的题材。从1948年随老师赵望云到西北写生,新疆的民族风情、黄泛区人民的苦难,拨动了黄胄的艺术之弦。随后,黄胄入伍到西北军区从事战士读物美术工作,广泛深入的接触与辛勤的走访创作,成就了黄胄响彻近现代画坛的独特艺术,也使他成为国内最早突破蒋(兆和)徐(悲鸿)体系的人物画家。此幅《人物》之所以能如此生动传神,都得益于作者扎实的生活根基,乃作者“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”这一观点的践行成果。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合作伙伴 | 邮箱登陆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CopyRight©2005-2023 Zhushizhai.com  徐州嘉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
24小时咨询热线:13912039518  邮箱:qhjiao_xz@vip.163.com 您是第 406 位来访者
网页设计:徐州顺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 技术支持:15052011619 QQ:518204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