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新闻 展览 字画 篆刻 文集 画家  
 当前位置:首页-字画-作品详细信息

郭沫若《书法》


鼠标放在上图可以放大作品
  编    号:  73441012
  年    代:  1962年秋
  规    格:  67cm×35cm  
  材    质:  虎皮纸本镜芯
  款    识:  一九六二年秋 郭沫若
  印    鉴:  郭沫若
  作品状况:  虎皮纸本镜芯
  专家评语:  
  鉴定证书:  本公司专家
  关注指数:  2400
  委 托 人:  郭沫若之女郭平英及郭沫若纪念馆出具真迹证书
本站收藏郭沫若相关作品,共 3 件   【我要查看郭沫若全部作品
  郭沫若  
郭沫若(1892~1978)生于四川乐山,原名郭开贞,著名的科学家、文学家、考古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活动家、诗人。1914年赴日本留学。1918年写出第一篇小说。1919年,投身于新文化运动,写出了《凤凰涅磐》、《地球,我的母亲》、《炉中煤》等诗篇。1924年到1927年间,他创作了历史剧《王昭君》、《聂莹》、《卓文君》。1926年参加北伐,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。1927年,参加南昌起义。1928年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,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。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,新中国成立后,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,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、中国科学院院长,全国文联一、二、三届主席,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、十、十一届中央委员、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,全国政协委员、常务委员、副主席等职。作品有《新华颂》、《东风集》、《蔡文姬》、《武则天》、《李白与杜甫》等。
  才华横溢的郭沫若先生,并非专门的书法家,但他的书法艺术成就远胜众多书法名家,有舆论评说郭沫若是当今“流行书风之祖”。郭沫若少年时代心仪“苏(东坡)体”,又受民国书法主流“碑帖结合”的影响,东渡日本探奥甲骨,字里行间金石气四溢而出。他为抗战而书、为大众而写,字体刚柔并举,或含蓄温和,或疾厉昂扬。行家说郭沫若一生的书法有六个特征:风神洒落、平中寓奇、疏密得当、开合伸缩、俯仰有姿、避让妥切。
  此幅作品,诗为彭泽民先生而作,字为彭泽民先生而书,作品既有“深却民苦役”为劳苦大众的疾呼之音,也有“神人遍天下”的欣慰,而彭泽民先生正是众多“神人”之一。在救国图存革命生涯中,郭沫若曾与彭泽民、吴玉章等并肩作战,早年郭沫若曾对彭母仙逝撰联志哀,其深厚情谊可见一斑。
  彭泽民原名泽文,字锦泉,广东四会人,1877年生。早年侨居马来亚,1906年加入同盟会。1926年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,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、海外部长,并任国民政府委员,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。建国后,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,政法委员会副主任,全国侨联副主席,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,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等。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,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。1949年11月,当选为农工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。1951年11月当选为农工党第六届中央副主席。1956年10月在北京病逝,中共中央为彭泽民举行高规格的葬礼。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到灵堂告别,周恩来总理亲自为灵柩执绋,陶铸同志宣读悼词。《毛泽东和他的友人》一书作者描述说:“毛泽东与李淑一——两世情深、一阕惊天;毛泽东与郭沫若——半个世纪的友谊;毛泽东与彭泽民——同气相求、至死不渝”。
  得此珍品,恰是收藏一段中国革命风云史话、品一杯伟人坦诚相待之甘醇。
 
 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合作伙伴 | 邮箱登陆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CopyRight©2005-2023 Zhushizhai.com  徐州嘉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
24小时咨询热线:13912039518  邮箱:qhjiao_xz@vip.163.com 您是第 412 位来访者
网页设计:徐州顺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 技术支持:15052011619 QQ:51820411